中国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2021-09-07 21:53

  近期,中国国内对于互联网企业融资上市、经营方式、数据安全等方面出台并实施一系列监管措施。随后发生的股市波动引发少数西方投资者的担忧,有西方媒体还认为在中国未来经济版图中,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会增加,甚至将逆转改革开放过程。然而,如果详细分析中国政府推进一系列市场整顿活动的内在逻辑就会发现,所谓“开放收紧”“国进民退”的说法完全是毫无根据的。

  在经济治理领域,中国既长期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重视发挥政府对经济的监管和引导作用。事实上,欧洲许多国家也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注重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保护消费者、工人等群体利益,制定规范的产品标准、环境标准等,这些原则和实践长期以来对欧盟建设单一市场的基本规则和理念产生深刻影响。而国家对市场和企业“大撒把”,放任其“野蛮生长”,最终将造成一国经济和部分行业病态和失序。国际金融危机正是市场监管失位所产生的恶果。

  前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对滴滴集团进行的调查和监管,以及出台校外培训“双减”意见。前者在于防范中国公民面临个人数据泄漏风险以及国家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敦促企业履行维护消费者隐私和信息安全的责任,后者则是抑制教育商业化、资本化、“唯利润论”的趋势。事实上,从公共利益角度等方面加强制度设计和企业监管,已经成为全球各经济体的普遍实践,如欧盟根据2018年订立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近年来已对于境内外多家数字企业侵犯欧盟公民信息权利的做法启动调查或进行处罚。规范监管活动不仅不会破坏市场活力,反而可以对市场进行矫正,为企业提供更为成熟的营商环境。

  在增强监管、约束非法经营的同时,中国政府把国门越开越大。2020年,中国同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外商投资法,市场准入和外商负面清单不断缩短,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上海自贸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等投资新兴目的地的建设稳步推进。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继续强调坚持高水平开放,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中国商务部近期也公布了“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承诺推动商务领域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事实证明,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不仅没有退避三舍,反而越来越多地被吸引。2020年,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投资活动的背景下,外商对华投资规模高达1630亿美元,逆势增长4%,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2021年上半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909.6亿美元,同比增长28.7%。世界银行针对全球营商环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的排名从2018年的第78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31位,连续两年被世行评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上述成绩都是世界各国企业“用脚投票”的结果,也得益于中国政府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给外商带来的安全感。中国欧盟商会报告显示,约68%的受访企业对其行业未来两年的商业前景持乐观态度,60%的受访企业计划今年扩大在华业务规模。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推动全球化朝着更为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市场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落地生根,与中国共享互利共赢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