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比利时大使曹忠明在《欧盟记者报》发表署名文章《让绿色成为中比、中欧合作的鲜明底色》
2023-09-04 16:32

近年来,世界多地均出现了创记录的高温干旱和洪涝灾害等极端天气事件。联合国气象组织宣布,2023年7月成为人类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而且可能打破了至少12万年以来的历史记录。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梳理了全球十大风险,其中多项风险与气候变化相关。全球气候危机日趋严峻紧迫,主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着力进行绿色低碳转型,刻不容缓。气候变化影响不囿于一国疆土,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我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独木难成林,应对挑战也必须依靠各国携手同心,凝聚各方共识,充分开展国际合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使命和担当,提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将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并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上坚定践行承诺。中国贡献了本世纪以来全球25%的新增绿化面积,率先在全球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双增长”。中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2%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不仅注重自身绿色发展,也引领和服务全球环境治理事业。其一,中国长期以来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坚定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积极建设性姿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议程,为《巴黎协定》达成和落实作出历史性贡献,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其二,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推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尽己所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从2016年起,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启动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其三,中国广泛务实开展绿色国际合作,减碳装备生产为各国绿色转型全力提供支撑,推动各国绿色转型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能源署的相关统计显示,仅在太阳能生产领域,中国生产的关键部件多晶硅、晶圆、光伏电池、光伏模板在全球的份额已分别由2010年的28.6%、78.3%、57.9%和55.7%,上升至2022年的88.2%、97.2%、89.5%和78.7%。2022年,全欧洲约46%的风电是通过中国产品贡献的。

当前,比利时等欧盟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绿色转型。中国和比利时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在促进全球应对气变合作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比利时很多企业和研究机构在绿色技术开发应用、绿色商业模式构建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已在中国广泛开拓研发、生产等业务。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发展迅速,有着巨大的技术和市场需求,完备的产业链和强大的供应能力。中比、中欧绿色转型领域的产业和技术合作符合双方利益。

我们相信,绿色会成为中比、中欧合作最鲜明的底色。习近平主席复信比利时友好人士时指出:“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中比、中欧在绿色转型方面合作潜力巨大,合作前景广阔,应坚持互利共赢,保持贸易和投资市场开放,为双方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加强技术合作、产业对接、标准协调,不断增进双方理解互信,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