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忠明大使在《中国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过去和未来引导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写在中比建交50周年之际》
2021-10-13 23:09

  10月13日,驻比利时大使曹忠明在《中国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过去和未来引导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写在中比建交50周年之际》。全文如下:

  “过去和未来引导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写在中比建交50周年之际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比利时王国建交50周年。比利时的“莎士比亚”——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曾说,“过去和未来引导着我们前进的方向”(Thus are we led by past and future)。我们在中比建交50周年的里程碑前思考“过去”和“未来”,对中比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比关系的过去50年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和而不同、开放共赢、互鉴互助。

  “和而不同”塑造了国家关系良性互动范式。虽然中比两国大小不同、社会制度迥异、历史文化传统不同,但是双方能够超越这些不同,互相信任、尊重彼此发展道路。1961年,伊丽莎白王太后冲破意识形态的藩篱毅然访华。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决议,比利时投了赞成票,中比也在这一天正式建交。近年来,两国高层交往频繁,双边关系稳健发展。2014年,习近平主席作为国家元首首次访欧就到了比利时,中比建立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关系。2015年,菲利普国王选择中国进行登基后的首次国事访问。李克强总理五年内四次到访布鲁塞尔。中比都坚持多边主义,都主张通过建设性对话解决国际争端,共同为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贡献力量。疫情暴发以来,双方相互支持,在医疗物资提供、抗疫经验分享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

  “开放共赢”惠及两国民众。过去50年,中比两国坚持自由贸易和开放型经济,打开大门欢迎对方企业和民众,积极发展各领域务实合作,通过合作实现自身获益也为对方带来发展。双边贸易额从建交之初的2千万美元发展到270亿美元,增长了1350多倍。疫情背景下,2020年中比经贸合作逆势增长,比利时对华投资打破历史记录,增长了210%。如今,比利时走入中国市场的不只是巧克力、啤酒、钻石等消费品,更有生物医药、微电子、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助推中国高质量发展,而中国给比利时带来的也不再只是小商品,数字经济、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正带动着当地产业生态升级,经贸合作成果已悄然“飞入寻常百姓家”。

  “互鉴互助”让民心相知相通。经过50年的发展,双方留学生数量已达3000多人,友好城市共有32对。《丁丁历险记》和大熊猫已是两国儿童共同的童年记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比利时列为旅游目的地,也有越来越多的比利时年轻人能讲流利的汉语。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比利时钢琴家尚·马龙为武汉抗疫作曲《黎明的编钟声》让亿万中国人动容。交流互鉴增进了两国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协作互助更是让两国民众心连心。

  展望未来,中比关系大有可为。当前,中国已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比利时也推出了绿色、数字化等领域的发展规划,全力推动疫情之后经济全面复苏。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节点,中比关系需要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才能行稳致远。

  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必须继续坚持互尊互信、聚同化异。过去5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互尊互信是发展中比关系的政治基础。中国尊重比方国情和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同时也希望比方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尊重中国人民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尊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治国理政方式,用实际行动增进互信。双方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看法不可怕,关键是要加强对话协商,进一步凝聚共识,妥善处理矛盾分歧,推动双边关系实现更大作为。

  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必须继续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去年中比双边贸易额在疫情背景下逆势增长,反映了两国经贸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本质特征。过去50年积累的经贸合作成果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双方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和举措促进共同发展,增强各自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也让经济全球化更好造福两国民众。

  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必须继续坚持友好交往、互学互鉴。过去50年的交往历程证明,中比两国友好交往是两国民众的共同需求,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双方不仅要尊重和顺应民意,更要培育和引导民意,共同努力为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创造更好的民意基础和舆论氛围。

  建交50周年既是节点也是起点,中方愿以此为契机,总结既往经验,规划未来方向,与比方共同推动中比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迈上新的台阶。